棉花糖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1941重启波斯 > 1941重启波斯最新章节列表 第二百零九章:艾马米的视察
    普通的伊朗平民可以通过当选议员来实现阶级跨越,但是想要当选议员是有前提。

    那就是如何让选区的选民选择你?

    这点对普通的伊朗平民来说很困难,普通的伊朗平民拿不出空余的钱财和精力投入到选举中去。

    而贵族和资本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首先他们本来在当地就富有名声,同时又有多余的钱财和精力去参加选举。

    虽然说伊朗贵族被禁止参加选举,原因是巴列维认为贵族在接受自己的任命后,就可以直接获得国民议会上议院议员或者省议会议员的身份,所以贵族的被选举权被巴列维剥夺。

    但是伊朗贵族会用资助自己的代言人去间接的参与到伊朗议员的选举中,而这些被伊朗贵族资助的议员往往代表着为他提供资助的贵族的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在军队中还是议员选举中,伊朗平民是很难与贵族竞争。

    在军队中,伊朗贵族参加伊朗军队会先去军校学习,军校毕业以后直接担任基层军官,军衔往往中尉起步。

    要是背景强一些的贵族,则在军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战争部。

    议员选举就更不用说了,选举很大程度上就是比拼谁的势力更大,伊朗平民想要当选议员的最好方法就是投靠贵族。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至少军队和选举与深不见底的文官体制相比较,显得清明了许多。

    文官体制的封闭有好有坏,坏处是这样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利益网络,政府的腐败会加剧,行政效率会下降。

    巴列维也知道文官体制封闭的坏处,但是巴列维还是选择了放纵贵族精英独断伊朗的文官体制。

    第一点是巴列维认为奉行精英政治是王室利益的,贵族精英们大体上都是和王室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让伊朗的平民进入伊朗政府权利的中枢,搞不好会培养出一个有意削弱王室、反对贵族精英政治的内阁政府。

    第二点是封闭的文官体系可以将伊朗平民推到巴列维的一边,贵族精英们不给你们(伊朗平民)上升的空间,沙阿却愿意给你们上升的空间(军队)。

    总而言之就是巴列维可以在伊朗国内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腐朽贪婪的贵族精英阶级蒙蔽圣听把持朝政,公正仁慈的沙阿陛下亲民体下一心为民!

    巴列维就是要把贵族精英阶级拉出去吸引伊朗平民的火力,自己则安安静静的充当和扮演伊朗人民的好沙阿这个角色。

    只挑动一个社会上下阶级的对立是愚蠢的,真要是让伊朗社会的上下阶级彻彻底底的对立起来,搞不好巴列维自己也会因此丢掉王位。

    所以一个好的统治者不能只让上下阶级对立,还要让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在阶级的内部也要内斗。

    上层阶级不用说,他们一直处在巴列维的警惕之中。

    议会中的争斗,文官与武官的争斗,军队军种之间的争斗,反正伊朗上层阶级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

    分裂伊朗的下层阶级才是难题,而伊朗下层社会中最容易对立起来的莫过于伊朗的民族主义者和伊朗的宗教狂热分子。

    这两者从二战时期就开始不对付了,他们的争斗从二战时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当然,巴列维只会去促进伊朗下层阶级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对立,像美国那种挑动民族或者种族对立的事情巴列维是不会去干的。

    美国在国内挑动民族或者种族对立的收益大于损失,收益是让底层的平民各自为阵,损失就是会让美国国内的冲突加剧。

    要是巴列维在伊朗境内搞民族对立,收益是明显小于损失的。

    伊朗可不像美国是移民国家,巴列维要是把伊朗国内的民族对立搞起来,其他民族生活的地区百分百会闹独立。

    以上差不多就是目前伊朗社会的生态体系,一个贵族精英政治体系。

    萨巴赫内阁会时不时的派出内阁成员前往德黑兰-伊斯法罕段铁路工程上检查,而执行这个任务次数最多的内阁成员是外交大臣艾马米。

    萨巴赫倾向艾马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艾马米是一个接受过德国人培训的铁路的工程师。

    相较于其他对铁路工程一窍不通的内阁大臣,接受过关于铁路工程专业教学的艾马米是内阁派去监督德黑兰-伊斯法罕段铁路工程的最好人选。

    艾马米穿着一身厚重的衣物,身后跟着一大群人走在德黑兰-伊斯法罕段铁路工程的工地现场。

    现在已经是二月份了,伊朗高原的气温稍有回暖,但是整体的气温依旧很低。

    德黑兰-伊斯法罕段的铁路大部分都位于高原上的荒原之中,冷冽的寒风从荒原上卷过,让现场的温度又降了一截。

    “大人,我还是先带您去看一看我们的工人们住的地方。”跟在艾马米身后的工程负责人萨巴热情洋溢的对艾马米说道。

    “嗯,先带我过去。”艾马米出声同意了萨巴的建议。

    由于德黑兰-伊斯法罕段工程的营地是不断移动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换一个新的地方重建营地。

    所以每次艾马米来到工程现场都要求先去视察铁路工人们的生活环境,艾马米对伊朗的底层民众很是同情,因此艾马米关心工程上的工人的生活情况。

    “大人,我们到了。”萨巴躬前倨后的向艾马米报告。

    一片营地出现在了艾马米的眼前,营地的中间有一道铁丝网将营地分隔成为了两个单独的区块。

    不用萨巴介绍艾马米也知道一边是工人居住的地方,另外一边是‘沙漠农场’。

    两边的待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工人居住的地方是半地下的帐篷,而‘沙漠农场’那边则是一些挖掘出来的简易地洞。

    ‘沙漠农场’的保暖全靠发放的茅草和穿在身上的衣物。

    艾马米不在意‘沙漠农场’的情况,因为里面的‘农夫’都是伊朗军队运送回来的战犯,艾马米可不会在意外国人的生活状态。